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舒心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城市秩序,而出行中遇“停车难”,难免令人心生叹息。近年来,科技之力加大对停车管理的赋能,“智慧停车信息管理云平台”和“静态交通大数据中心”,全市公共停车场数据渐渐并入一张网。
“一座城一个停车场”正逐渐从理念走向现实,“智慧停车”多种应用场景出现。然而在应用场景中,也出现了使用习惯、技术支撑方面的新情况。记者在实地走访应用场景时发现,停车场里的停进、离场中已有不少“智力”支撑,但仍需更多智慧让停车体验更丝滑。
智慧停车大脑
破解价值挖潜难点
上周日,家住蠡湖边太湖国际社区的张力驾车前往市中心的苏宁广场,参加朋友的婚礼。出门前,他担心市中心停车位不好找。妻子建议他上“无锡停车”微信公众号上找车位。果然,“无锡停车”不仅告诉他目的地周边停车场空余车位情况,还提供了导航服务。
2021年底,无锡首次对外发布了“停车指数”,迈入“优秀治理”评价等级的门槛。但报告也显示,无锡在基本车位供给、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公共停车利用率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事实上,停车场数据不联网、不互通、不透明,价值挖掘不足,更导致车位周转效率低下,政府监管困难,群众出行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停车热点地区一位难求,一方面近在咫尺的空车位因无人知晓使用率低下。在市城管局牵头下,一个“智慧停车大脑”应运而生。
随着“大脑”的逐步完善,不仅大致摸清了停车场、停车位的底数,实现了停车位的动态联网,哪里有空位也一目了然。截至目前,“无锡停车”已实现全市8419个停车场195万个静态泊位数据和1210个停车场43.6万个动态泊位数据接入,迄今已为全市车辆提供746.8万余次停车服务。由此,我市也逐步实现城市停车数据“云采集”、泊位供需“云调度”、停车收费“云支付”和政府监管“云管理”,用“智慧停车”提升停车效率。
新模式正磨合
拓宽使用范围与人群
高峰期离场难也是停车难的一部分,一直被市民诟病。去年下半年以来,“无锡停车”中的又一项功能——“先离场后付费”新模式正试图破解高峰时段离场难题。
昨天中午,和朋友聚餐完毕的王女士,驾车离开惠山万达广场,小车直接驶过收费道闸。并不是王女士享受了免费待遇,而是车辆和道闸都有ETC系统,又都接入了“无锡停车”后台,实现了“先离场后付费”,摒弃了停车交费的繁琐。从去年开始,惠山城管大力推进“智慧停车”建设,不仅在商场、医院等大型停车场实现了“先离场后付费”结算方式,还在西青路等道路两侧泊位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和ETC装置,实现精准计费,方便车主快捷离场。
目前全市已完成211个停车场“先离场后付费”智慧场景建设,6月底之前429个政府性投资、国有企业经营的公共停车场也将实现“先离场后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模式仍处在磨合期。一方面有此应用的停车场占比较低;另一方面,注册签约用户尚不过万,占有车族整体数据的比例更低。
记者发现,在闸机前采用传统的扫码支付需耗时35秒,而采用在“无锡停车”绑定车牌号的方式,车辆无需停车即可离场,系统会同步结算和扣费。采访中也有司机表示,目前社会停车场大多没有“先离后付”系统,而是采用让停车者绑定相应公众号的方式,这一步骤可能会超过35秒,如果不是经常去的停车地,还不如扫个码。
最新的消息是,这个情况将迅速得到破解。市城管局停车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市民可以先在“无锡停车”微信公众号上绑定车辆信息,然后选择微信、支付宝、银联以及ETC等支付方式,达成“一次签约,全城通停”目标,实现不停车快速离场。同时,市民可从“进一个停车场就绑定一个公众号”的支付麻烦中解脱出来。
另一则消息是,下半年全市将重点攻坚社会停车场“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建设,每月定期协调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年内有1000个停车场接入“无锡停车”先离后付系统,实现“先离场后付费”智慧场景。
数字实景应用
引导市民改变停车习惯
不只是“先离场后付费”模式,事实上一些智能化、数字化的使用场景,仍需关注“引导步骤”——就是让人们更愿意通过数字化场景来使用相应的平台、技术。
数字实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推进较为迅速。当服务市民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管理部门稍加分析,就能发现哪个地方哪个时段停车最热,平均每辆车要停多久,什么时间派人疏导最有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设停车场或增设临时泊位?依据大数据作出的精准指引,管理者在高峰预警、交通管理、违停执法等多领域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缓解停车难题。
比如,今年的踏青扫墓季之前,市城管局依据去年数据,及时发布停车预警,并在合适路段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方便市民停车,畅通交通。
数字实景应用的另一面——如何更多地惠及市民?有医院在挖掘周边停车资源的时候,通过“无锡停车”很快找出了300个白天基本闲置的泊位,有的泊位不远也不贵。“有不少就诊的市民可能还没有想到,哪里可以精准找到停车位。”业内人士表示,加大推广力度,让有车族把“无锡停车”平台使用起来,引导驾乘人员出行时像看导航一样先看看目的地的停车方案。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平台和数据被使用得越多,匹配度越精准,而立足于大数据的决策也更有针对性。
不仅要看导航也要看停车方案,其他停车习惯也需要引导与改变。尤其是当前供需仍存在缺口,有时还需要用停车以外的办法解决停车问题。比如根据往年赏樱季的停车大数据,相关部门今年采用了水上驳载、公交直达、地铁公交联运等方式,助力今年赏樱季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卢易、崔欣润)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