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宿舍到第二故乡, 这里编织了一群人的杭州梦

2023-11-0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在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一种享受。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几乎每个路过的社区居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2006年,为了给五湖四海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拼的人们提供一个栖身之处,邻里社区成立了。

如今,这里已经集聚了来自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万名产业工人。17年来,社区的配套年年大变样,但服务的初衷始终未变。

作为杭州第一个提供社区化服务的“新杭州人”住宅区,邻里社区里面大多都是企业整租的员工宿舍,3个小区汇集了3527户居民。网格议事、多元应用、增值服务的“邻里警务”,让更多产业工人“留得住、过得好、融得进”,绘就了一幅美丽宜居善治新画卷。

走进邻里社区小区门口,云南、山东、河南、安徽等多个方言版“骑电动车要戴头盔”的温馨提醒引人驻足。

邻里社区书记张敏华说:“原先我们在小区门口放了个喇叭,提醒居民戴好头盔,结果小区居民说像念‘咒语’,甚至还有人打电话来反映‘扰民’。”

为此事犯难的张敏华一直想要找个突破口,此时小区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帮上了忙。他们有的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有的参加夜间义务巡逻,还有的加入网格议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音帮帮团。

前几天,租客翟女士和楼上江女士闹得不可开交,起因是江女士总用洗衣水浇花,水滴滴答答从阳台流下,弄湿了翟女士刚洗好的被单。翟女士多次上门理论,双方各执一词,矛盾越来越激化。

由社区民警、社区网格员和乡音帮帮团成员组成联合调解团,上门倾听双方诉求,从破冰邻里关系入手,给出“楼下租客有问题找社区、楼上住户改变生活方式”双重解决方案,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通过“老乡帮助老乡、老乡服务老乡”,将“乡音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用乡音拉近了“邻”距离,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小区灯不亮了,哪些楼道堆放垃圾了,反映物业服务不到位,还有哪段路面有塌陷了……一堆小问题。”邻里社区社工陈军说这些都在他们的网格议事范围之内。

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线下建立“社区党支部+社区警务室+楼道党小组+乡音帮帮团”四级组织链条,整合网格内外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议题落实,并设置“公示墙”,对问题解决进度形成公示,确保网格事“件件有着落”;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等,通过“居民点单、社区党支部派单、社区民警和乡音帮帮团接单”的形式,收集居民生产生活、暑托需求、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等“揪心事”,实现从“家门口”的走访收集延伸到“手指尖”的云上收集,让基层自治“转”起来。

为让外来务工人员“留得下、过得好”,邻里社区首先在“物质条件”上做文章,对照未来社区建设标准,对社区的邻里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形成一套外来务工人员共同富裕小区的硬件标准,“智慧钥匙”就是其中一项改造。

租客可以通过注册“回家啦”APP,申领电子钥匙,完成流动人口信息非接触式自主采集,经实时上传、云端比对、智能认证,做到“入住即登记、登记即采集、采集即上报、上报即比对”。租客退租时,也可收回电子钥匙,做到“人走注销”。

如今,邻里社区一共更换了4000多把智慧门锁,做到全覆盖。今年以来,邻里社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治安警情分别下降60%、25%。

在方便居民的同时,智慧门锁也成为社区数据库的一个入口,人员流动性、门锁活跃度在后台一目了然。“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让社区服务更精准。”张敏华说,社区有为居民办集体生日会的传统,现在一拉数据,当月有多少人生日就很清楚了,“我们还把更多智能应用场景延伸到为社区居民的暖心服务和社交互联上。”

产业工人渴望学习新技能,同时也希望自己早点落户杭州。这几天,三级汽车维修工金元斌意外接到一个电话“惊喜”。杭州市公安局钱塘区分局网办中心教导员杨丽丹告诉他:“你现在有三级技工基础分40分,加上年龄优势和学历分,已经有80个积分了,可以到‘钱塘技工’平台,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培训课程,再加把劲就可以落户了。”

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扩大技能认定方式,丰富技能竞赛形式……邻里社区通过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让1334名员工从操作工提升为初级工,280多名初级工提升为中级工,为双证制教育发证187人,共富学堂培训人数达2580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如今,钱塘区越来越多的社区正以邻里社区为样板,为不断涌入杭州的产业人才提供安心温暖的在杭之“家”。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