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100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1月30日在康涅狄格州家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在万里之遥的杭州,中山北路419号延安新村社区,一幢由民居改造的展馆里,静静摆放着基辛格的半身铜像。杭州的社区里,为何会有基辛格的铜像?这里其实是全国唯一的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见证着多年来两个大国间的交往历史。
位于杭州市中山北路419号的杭州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魏志阳 摄
基辛格与杭州缘分颇深。1972年早春,基辛格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就曾下榻杭州一天。那时起,两国间的坚冰就逐渐消融。铜像,正是基辛格85岁生日时,中美民间友好人士纪念其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的贡献而铸造的。这些年来,基辛格一直与这个民间纪念馆保持着通信往来。他在表达荣幸的同时,也为两国的民间友好交往鼓劲祝福。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今天,人们纪念基辛格,正寄托着中美人民始终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基辛格真是老朋友了,他80岁、90岁的生日我们都参加了,可惜100岁那次没有成行。”30日上午,得知基辛格去世的消息后,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创始人潘杰、范祝华夫妇颇为感慨。
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创办人潘杰、范祝华夫妇。魏志阳 摄
潘杰也已90岁高龄了,退休前在浙江展览馆工作。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以及基辛格等一行人时,他印象很深。潘杰对中美两国的交往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在工作之余收集了包括中美军民并肩抗战、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等许多历史素材。潘杰夫妇发现,中国在美国人的印象中总是显得很神秘,存在着一些误解。“办这个纪念馆的初衷,是为了从民间角度,让两个东西方大国间的人民互相了解、熟悉,消除误解。”上世纪90年代末,退休后的潘杰和范祝华,商量着办一个以中美友谊为主题的民间纪念馆。中美交往史上,基辛格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他到访中国逾百次,和杭州也很有渊源。“我们想着能不能请他来做顾问。”潘杰冒出这个想法后,2001年给基辛格写去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基辛格的亲笔回信。“我谨向杭州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深切希望中美友谊纪念馆能永远成为增进美中两国友好和相互了解的桥梁。”基辛格回信时,还附上了一张20寸的签名肖像照。
基辛格博士给纪念馆的8封亲笔信。魏志阳 摄
2001年,中美民间友谊纪念馆正式开馆后,得到了中美社会各界的支持。纪念馆里陈列着美国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3位总统的亲笔签名回信,和美国的博物馆等社会团体和纪念馆也有着频繁的书信往来。在潘杰夫妇的筹办下,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也会前往美国办展览,许多美国人因此认识了一个更加真实、可亲的中国。这其中,基辛格当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5月27日是基辛格的85岁生日,潘杰夫妇征得基辛格本人同意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后,决定为基辛格竖立一尊半身铜像。基辛格得知自己的铜像,将留在中国杭州的一个“社区纪念馆”里时,非常高兴。在铜像揭幕仪式前,又发来了感谢信,“我深深感到荣幸……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我在此向您们送上衷心的祝福”。
2003年,基辛格博士在纽约办公室与潘杰、范祝华夫妇亲切会面,夫妻俩送上中美友谊馆为其准备的80岁生日礼物。
在基辛格80岁生日时,潘杰曾经当面送给基辛格一把描绘着西湖风景的杭州王星记金绘黑纸扇。基辛格一下子就回忆起了,1972年的那个西湖早春,“天空着飘着细雨,杭州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中国人恋旧情,重情义,给基辛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潘杰说,基辛格有新书发布也会签名寄到纪念馆来。2022年,潘杰把收藏的基辛格的信札以及一些书籍都捐献给了杭州国家版本馆。基辛格传奇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中美友好交往能持续下去,始终是他的希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潘杰说,面对风风雨雨,中美民间更需要加强交流。
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的宣传册。魏志阳 摄
52年前基辛格访华时,中美两国关系正处在关键转折点上,正是那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而近年来,伴随国际格局变化,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又一次行至十字路口,需要作出新的选择。“在特定历史时期,基辛格为中美关系‘破冰’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中国人民怀念基辛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为增强中美沟通对话、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搭建了一座桥梁。”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认为,民间自发的转发和怀念,一方面是中国人民重情讲义性格的体现,一方面也是对比历史和当下中美关系后的自然反应。因而,对基辛格的怀念,透露着内心的期望。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0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所说,中美双方要继承和发扬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眼光、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按照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世界周刊丨基辛格的百岁人生一位杭州青年的基辛格记忆中美友好交流图片展收到不少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