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夏收夏种插上“智能化”翅膀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6-14 19:50:02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记者 张宣 颜颖

六月风起,麦浪如海。江苏各地夏收接近尾声,水稻插秧正在全面开展,智能化农机、网络化协作……各地奏响数字化夏收夏种协奏曲。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过去,农人收割小麦时备受煎熬。而在当下,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蒋一村农机手宋杰只需操作手里的遥控器,智能联合收割机便秩序井然地开始作业。“在农田四周进行定位,收割机会自动生成路径,只需轻按遥控器,无人农机就会沿着路径自动进行收割,大大压缩人工和时间成本。”宋杰介绍,相比普通联合收割机,无人收割机的速度提升20%,50亩地的收割作业约1小时就能完成。

小麦秸秆处理是个难题。6月13日,东海县双店镇,部分农民选择将秸秆打包离田。“搂草机把小麦秸秆整齐划拨到一处,打捆机自动吸附秸秆并进行旋转、压缩、捆绑再‘吐’出来,全程解放双手。”双店镇农民王大明说,支持秸秆全量离田能享受每亩约25元的补助,既省事又增收。

小麦收割期间,天气至关重要。为更精确地获取全省麦收进程,省气象部门利用卫星遥感观测,实时获取麦收进度空间分布图。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服务专家任义方说,借助卫星遥感等空天一体化技术观测冬小麦已收获和未收获区域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未来全省降水落区和时段的预报结果,气象部门可以预判受降水影响的麦田种植区域,以便农业生产管理部门、种植大户合理调配机械,及时抢晴收获。

“小麦收割、作物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都有卫星导航、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展身手。”6月6日至8日,中国农科院夺夏粮丰收江苏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孔伟考察扬州、泰州、盐城等地后表示,多地种植大户、合作社与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开展密切合作,选用高产优质新品种,加上拔节期、灌浆期合理运筹肥水、恰当施药,不少田块创出600公斤以上的单产纪录,亩产平均达425公斤,凸显粮食增产的强大科技助力。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数据显示,至6月11日,全省秋粮已播栽1615万亩,进度36%。

6月12日,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水稻种植片区,6台插秧机齐齐开动,随着齿轮转动,一排排秧苗在水田中挺立起来。其中一台机器在插下秧苗的同时,将黑色膜布一同覆盖在地面,除了给秧苗留出生长的孔洞,田块其余部分基本被黑色地膜覆盖,仿佛为秧苗盖上了“被子”。

“这是今年刚开始使用的水稻覆膜机插秧技术。一般插秧后实行田管,其中一个难题便是除草。这个技术的原理是在插秧机上加装覆膜器,通过覆膜遮光,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实验证明除草率超过95%。”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副科长吴承东介绍,这种膜布也是全生物降解地膜,铺在地上两个月以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对土壤和作物都没有副作用。

5月底,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中心,水稻育秧机器全速运转。经过放盘、自动铺土、浇水、播种、覆薄土、二次浇水等操作,一粒粒种子实现高速播种,一块块育秧盘“新鲜出炉”。“这条机械化育秧流水线,一天育秧约5000盘,只需要七八个工作人员,每天能育200多亩稻田插秧所需要的秧苗。”迎湖农业公司总经理朱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