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胃癌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尤其高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该病凶险,恶性程度高,如何治疗才能效果好呢?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 95岁的张大伯(化名)顺利出院,他的抗癌经验为许多胃癌患者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多学科联合诊治立竿见影
95岁的张大伯最近胃口越来越差,一开始以为只是肠胃炎,却逐渐演变成吃稀饭也要吐,到最后即便不吃也拼命吐酸水。到当地医院一做胃镜,发现胃里全是食物残渣,还有个狰狞的肿块堵死了胃腔。经过病理检查,胃癌的诊断板上钉钉。
做个手术打通消化道是子女们最直接的想法。“起码让老人家能吃上一口饭吧!”心急如焚的一家人咨询了多家当地医院,然而考虑到张大伯已90多岁的高龄,没有医院敢接手。家属打听到杭州的浙大邵逸夫医院不但做胃癌手术经验丰富,而且综合科室专家多、实力强,联系上了普外科李立波主任医师准备一试。
住进医院后,李立波先为张大伯下了胃管,洗胃几天后,排出的液体由污浊逐渐变清,同时开通了肠外营养通路加强营养。张大伯的气色开始一点点好了起来。
在术前会诊中,医疗团队发现,张大伯虽然是位“90后”老人,但心脏相当于70岁的病人,完全可以耐受胃癌根治这样复杂的手术。但是他的肺状况不好,一方面有长期吸烟史,另一方面因住院前吐酸水而造成了误吸,若直接进行全麻手术很可能加重肺部感染。于是,团队集合了呼吸治疗科专家力量,派专人指导张大伯进行呼吸锻炼,把肺打开,家属也每天陪同老人一起练习。
一周后,李立波及其团队俞图南副主任医师邀请了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监护室、麻醉科、医务科等多位专家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决定为张大伯实施全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年过九旬的他术后第8天便出院
李立波表示,这是一项目前微创治疗胃癌方法中复杂性和难度性都比较高的技术,除了完成胃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外,之后的胃肠、肠肠吻合及加固都要求在高清腹腔镜下进行。由于操作难度相对高,这项技术在许多大型医院也是选择性开展,像张大伯这样肿瘤进展期的病人,同时又有幽门梗阻和组织水肿,难度则更大。
但这项手术具备刀口小、恢复快的优势,且由于肠管不需要拿到身体外面进行操作和牵拉,对胃肠道的机能影响也是最小的;在精细程度方面,高清腹腔镜的放大可使医生对局部解剖结构的观察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从而达到完美切除和缝合的效果。多学科综合讨论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最适合张大伯的手术方式。
凭借李主任团队娴熟的技术,手术顺利完成,总出血量不到50ml,麻醉过程也很平稳。张大伯术后恢复良好,当晚就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转回病房。和术前一样,张大伯每天在子女的帮助下进行呼吸锻炼及其他各项康复训练。术后4天,他顺利排气,吃上了米汤,这也是他生病1个多月以来第一次舒坦地吃上食物。术后第8天,张大伯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李主任表示,“90后”高龄患者的治疗过程能够如此顺利,精细的手术只是其中一环,术前的多学科综合诊疗和充分的准备,是“致胜”的关键。
日常生活中做好早筛
面对胃癌不再恐惧
俞图南表示,胃癌原本主要在中老年人中高发,然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导致许多年轻人长期饮食不规律、心理压力较大,同时又经常吃过咸过辣的重口味食物,再加上应酬中的吸烟酗酒,很容易对胃部造成持久的损伤,增加胃癌发生机会。
目前,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局部进展的胃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现在的微创手术技术(如腹腔镜等)刀疤小,可显著减少术后痛苦,更重要的是操作精细、出血少,能加快康复进程。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现国内外指南推荐可考虑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待肿瘤退缩后再行手术,也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5%,因此胃癌的早筛早治尤为重要。胃镜检查是及时发现胃癌、早防早治的最好方法。如今,越来越多就诊病人进行了无痛胃肠镜检查,不但可以尽早发现胃部疾病,同时也能筛查大肠疾病。”俞图南指出,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平时应注意尽量少食或不食腌制、烟熏、油炸食品,不饮烈性酒,不吸烟。
此外,专家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或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遵医嘱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