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国有资本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这两年来,国内不少省份和城市,争先设立百亿级、千亿级母基金,发挥资金配置与政策引导双重功能,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6月20日,杭州发布首批城市机遇,其中有两个机遇与投资密切相关。一个是“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机遇,杭州国资委牵头整合组建了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将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一个是金融支持绿色产业机遇,杭州银行作为本地金融国企,将全面满足招引企业新建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国资“下场”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杭州要做什么样的风投之城?
坚定地做赋能者
先厘清一个基础问题:什么是母基金?
母基金,是基金中的基金,它不是主要直投产业,而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通过专业机构对基金进行筛选,从而间接投资产业。目前,许多城市的母基金,兼具资金配置与政策引导双重功能,受各级政府和国有资本管理,主要通过参股子基金、直投等方式,传导扩大落实政府所要引导的产业方向。
杭州三大千亿级产业母基金,也遵循了这样的主线。“三大母基金会参与投资N只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等,最终形成杭州基金集群。”杭州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这些基金将遴选投资具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频共振,引领带动产业升级。
在国内,这样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基金并不少见。如深圳被认为是国内最早发展创投行业的城市之一,深创投作为政府投资平台,曾成为深圳首个步入世界500强的国企,也是深圳第八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后起之秀合肥,先后投资京东方,入局半导体,引入蔚来……这种以政府基金为主导、以产业招商为先导的新投资方式,甚至直接被称为“合肥模式”,合肥也被称为“最牛风投机构”。
杭州加速国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并不是要照抄其他城市,而是要充分利用杭州自身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成为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的赋能者,引导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注意的是,风投并不是“疯投”,国资投资产业并不能无限制投入,而是要注重撬动充满活力的社会资本,这恰恰是杭州的优势所在。
作为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的城市,杭州以“七万亿”的城市资金总量,稳居内地“资金第五城”,社会资本尤为活跃。
不久前,在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杭州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并购基金与6家优质企业签约,计划增设6只子基金,基金签约意向规模达202亿元。至此,这三支基金规模分别超500亿元、750亿元、600亿元。其中,750亿元规模的创新基金中,大多数基金都实现了超过1:5的放大,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效果非常明显。
用国资去撬动社会资本,布局新兴产业集群,显然已经成为杭州紧盯的方向和趋势。
然而,杭州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投资归根结底是一种市场行为,国资怎么样做到引导而不是干预?
杭州的解法是与风投创投机构牵手遴选项目,坚定地做赋能者,而不是挤出者、替代者。因为风投创投机构的专业性强,更加知道什么项目最应该放到什么城市,如何避免出现各地发展“千城一面”的景象。通过发挥风投创投机构的作用,将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既是社会资本的机遇,也是资源要素协同放大的机遇。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当绿色金融遇见绿色产业”城市机遇后,杭州银行发挥行业优势,不仅能为招引项目提供便捷的绿色金融支持;更要努力提供专业的碳管理增值服务,以叠加优势助力招引项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建立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优势
“从投资角度看,即使现在火爆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也还是投资规模驱动。”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有专家引用了一组行业统计数据:一家造车企业,年产量超过30万辆时,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并实现盈利。
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也体现了投资模式转型的迫切。因为不论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很难对所有项目进行动辄十亿、百亿的投入,加快推动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在新产业风口上找准赛道、精准投资。
杭州设立的三大产业基金,目的就是找准赛道,加快建立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体系优势,从而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杭州科创基金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未来。杭州科创集团负责人介绍,这支基金以初创期的科创投资为主,重点为杭州全市人才创业、中小企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性投融资服务,目前已经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截至5月底,杭州科创基金累计批准合作子基金超158只,参股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2000家,超前布局了智能物联、生命健康等领域。在这些已投项目中,累计上市项目(含并购上市)80个,涉及五大产业生态圈的项目1300余个,总投资金额约250亿元。目前,杭州科创集团还计划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到2027年,基金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服务万家科创企业。
杭州创新基金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为主。在运作方式上,杭州创新基金采用了灵活的机制,与国内外投资机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按照一定比例设立行业母基金和子基金。
而对于需要资金支持的重大产业项目或招商引资项目,则可申请专项子基金,采取市、区(县市)联动出资机制,对被投项目给予高额出资。
“比如我们与泰格医药组建的200亿元产业基金,已投子基金数量超过30个,直投项目超过50个。” 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成立以来,杭州创新基金以“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向杭州集聚,已投资中控信息、迪谱诊断等杭州市80余家国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杭州并购基金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并购基金,它由杭州金投原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信息经济投资基金和稳健发展基金整合而来。投资方向为金融、金融科技、产业并购、重大项目协同投资,重点支持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开展以补链、强链、拓链为目标的产业并购与协同投资。
与其他两个基金相比,并购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具综合性和金融服务的特点。会重点关注扩张成熟阶段企业的合作,也会适度参与成长期等早期阶段企业的投资,通过子基金投资、股权直投、结构化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的组合,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多种需求。
截至5月底,杭州并购基金组建规模约600亿元,投资项目近1000个,累计合作设立子基金41只,直投项目35个,完成了零跑科技、基石项目的协同投资。
让企业在杭州长成“参天大树”
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更需要适宜生长的环境空间。对于企业来说,资本就像阳光雨露一样不可或缺。
“杭州产业的活力,不在于移入一棵大树。现在杭州发展得很好的企业,其实有许多是在杭州成长起来的。”在中国(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一些企业家们感慨,像阿里巴巴、网易、新华三、海康威视、华为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杭州成长壮大,并且不断在杭州延链、补链、强链,就是因为杭州优越的营商环境,给了它们更加适宜的生存土壤,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企业壮大的双赢。
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机遇和金融支持绿色产业机遇,就是要让更多企业扎根杭州,长成一棵棵“大树”。
“大树”并不能一天长成。“我们将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杭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举例,今年,杭州银行计划对绿色能源产业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并以最优惠的贷款利率,全力保障杭州市绿色能源产业招引项目的投资建设需求,贷款利率综合企业资质、项目期限、担保措施等情况,可以较同类型客户更加优惠,对于贷款涉及的有关碳减排效益核算、评估费用等各类费用给予减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坚定地给予企业长期支持,正是杭州国有资本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初衷。
从集成电路到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都需要一定成长周期,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杭州国有资本将践行“长期主义”,任何一家想在杭州成长的企业,在各个阶段都能找到亟需的支持。
如杭州科创基金就突出差异化服务战略,实施科创企业培育“百舸计划”,为高成长、硬科技科创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科创金融VIP服务方案,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个阶段的优质科创项目“扶上马、再送一程”。至2027年,科创基金将筛选出300家市域内的细分行业高成长企业、潜在隐形(单项)冠军企业,纳入科创企业培育“百舸计划”。
“人工智能、半导体、大健康等行业资本和人才非常密集,通过并购可以缩短技术积累时间,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长成大树。”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并购基金已与IDG资本、顺为资本、矽力杰等头部投资机构或产业资本达成了合作,投资上市企业134家,推进了蚂蚁消金、西湖云谷等重大项目的投资。
接下来,将重点围绕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进行产业并购与协同投资,让企业沿着产业链,在并购中完成高质量的引进来、走出去。
杭州正在发生的这些故事,其意义似乎超过了一般投资布局,对城市发展也有了更深远的价值:通过国资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五大产业生态圈形成产业集群与协同,持续衍生出新的技术和创新方向,从而让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实现跃升,助力杭州在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创新策源地的过程中,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向世界奉献一个锦绣繁华的人间新天堂。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