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余杭 在先进制造之路上奔竞不息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7-17 09:05:3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2003年,浙江省委部署实施“八八战略”,由此成为全省坚持绘到底的一张宏伟蓝图。在“八八战略”提出的“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引下,余杭也擘画了一幅壮丽蓝图。

紧紧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余杭接续奋斗20年,高效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加速先进制造业能级不断跃升。

如今,余杭“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方阵,以未来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体系日趋完善,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型优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省第一。

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高速增长的制造业投资、不断优化的产业空间等,让站在了新起点上的余杭更有底气。眼下,余杭正以勇立潮头的姿态,推动新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国际化的新征程。

构建伙伴生态 数字化驱动转型升级

新材料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什么问题?如何依托数字化手段增强企业研发管理效能,进而实现生产力创新?7月11日,余杭举办新材料产业数字化赋能对接会,邀请钉钉、康勒工业软件等省级数字化工程服务商,与来自余杭的30余家新材料领域重点企业共同探讨数字赋能产业升级的解决方案。

新材料产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大规模的数字创新浪潮带来的前沿技术应用是前提。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今年一季度,余杭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30.7亿元,总量位列省市第一。同时,余杭通过超前布局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涌现出了一批数字领域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进而为新材料企业运用AI、超级计算、过程控制、数字孪生等技术延伸产品生命周期和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无论从体量还是质量来看,余杭区数字经济腾飞都为新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优良的先决条件。

围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余杭致力于构建涵盖企业、服务商、行业协会的优质“数字伙伴生态”。当下,余杭汇聚德创能源等省级数字化工程服务商50余家,提供包括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应用在内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就在前不久,余杭创新成立智能制造协会,有效搭建起政府、企业、服务商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以期带动余杭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领域不断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余杭探索出一条由“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最终实现“未来工厂”建设的提升路径并取得实效。目前,余杭累计入选未来工厂培育体系企业102家,杭州钱江制冷压缩机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23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

今年,余杭要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为此,余杭将继续发挥数字技术赋能、赋智、赋值作用,提速推进省级未来工厂推广应用中心和智能智造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实现制造业乘“数“而上。

加快项目推进 制造业投资释放澎湃动能

陆运成本高昂、水运渠道不畅引发的渣土消纳受阻,曾是余杭不少制造业投资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近日,位于余杭仁和的叶根码头恢复了施工渣土的水运工作,解决了海纳同创等10余个项目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叶根码头是余杭通过水运解决渣土消纳的最优码头。但此前,因为运营证到期,码头渣土外运不得不停滞,进而影响到了辖区一些项目的工程进度。获悉这一情况后,余杭迅速行动,经过与市级城管、经信、规资等部门多次对接,先后完成了码头延期批复,临时用地申报,岸线许可证、港口经营许可证及渣土消纳证办理等一系列工作,最终促成问题顺利解决。

一直以来,余杭始终把制造业投资高质量增长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余杭创造性地构建起贯通部门、属地和企业的“三级联动”机制,即由企业制定项目推进计划,有序推动项目实施;属地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系统收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诉求;各部门则强化联动,协调处理重点难题。高效顺畅的体制机制护航下,今年1-6月,余杭预计完成制造业投资32.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8%以上,延续一季度以来的高速发展态势。

纵观余杭制造业投资全局,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建项目加速开工是撬动数据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点”。

在每月召开的重大项目例会上,余杭聚焦计划投资额在1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清单,“一项一议”加快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和顺科技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年度完成投资额已突破2亿元。今年1-6月,衡方生物、新文服饰、东恒肽康等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预计完成投资额近29亿元,约占全区总量的87%,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同时,余杭围绕签约、供地、报建、开工等项目关键节点,多部门联动,采取提前介入、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形式优化审批流程,力促优质项目“拿地即开工”。

上半年,余杭累计兑现技术改造补助资金1.18亿元,为42个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注入新动能。秉承“优质要素跟着优质项目走”的原则,下一步余杭将着力引导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与政策精准扶持相互叠加,保障项目早落地、快落地。

深化有机更新 空间腾换牵引集约发展

坐落于径山镇龙皇塘工业园区内的恒胜数智小微园,已有4幢楼宇新近完成了结构封顶,另有2幢建筑正进行屋面施工。作为首个经余杭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领导小组审核通过、采用企业自主改造模式的有机更新项目,园区建成投运后将以环保设备与精密机械智造两大产业为主导,打造集项目孵化、标准化生产、研发创新、产品营销等环节于一体的小微企业成长空间。

浙江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出台以来,余杭立足“产、城、人”融合发展,坚持把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作为淘汰低效产能、优化产业空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去年,余杭提出实施“3655”梧桐计划,力争三年内完成有机更新工业用地6000亩、拓展产业空间500万平方米、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达50个的目标。此后,余杭33个工业区块全面启动有机更新方案的编制工作,从规划层面擘画了产业蓝图。

今年以来,余杭更加注重绩效导向,对经批准实施的有机更新项目,制定了一套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由属地与实施主体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书》,围绕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指标进行监管约定。多方努力下,上半年,余杭已启动有机更新用地面积830亩,改扩建产业空间78万平方米。

在余杭仁和的长三角数智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二季度已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新增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地块容积率从0.6提升至3.0,形成高端数智经济孵化培育集聚区。容积率大幅提升伴随着楼宇建筑空间的扩张,在有限的区域内得以集聚更多优质产业,这是余杭面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特色领域,积极谋划集约用地新途径的一次尝试。

随着余杭出台全市首个存量企业工业用地需求评价办法、存量产业楼宇供楼实施办法,供楼出让主体可以通过挂牌受让方式,取得工业用地并投资建设工业楼宇,建成后向具备条件的供楼受让主体转让一定面积的楼宇空间。余杭正以集约化发展为引领,逐渐推动由传统单一“供地”向“供地”和“供楼”相结合的模式过渡,最大限度向土地存量要增量。

另一方面,确保优质空间精准匹配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需要在现有体系下再出发、再突破、再创新。为此,余杭搭建了“土地-项目”双选平台,充分调动属地主动性,推动土地和项目“双向奔赴”。今年组织首轮评审过后,余杭20家有工业用地需求的优质企业通过初评。属地以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自身土地、楼宇空间的供给情况,主动匹配过审项目,从而加快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真正做到将“好地用在刀刃上”。

今后,余杭将全面落实工业用地出让项目全流程推进专项行动,探索推广“工业上楼”新模式,以工业用地产出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提升,赋能先进制造业勇攀高峰。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