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法治营商环境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压舱石”,是保障经济主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安全阀”,杭州市西湖区是如何通过法治建设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下一步如何支撑西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4日,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西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先来看看报告里的“干货”——
在西湖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员,事事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今年以来,西湖区深入践行“六六行动”,重磅发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兑现惠企资金22.9亿元,全面升级西湖营商环境2.0版。
具体来说,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关于在涉企行政执法中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的指导意见》出台,目前首批147项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公布实施,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给予市场活力;
《西湖区企业数据合规指引》出台,立足西湖区数字经济发达的区情,旨在带动上下游企业提高数据安全合规意识。
再比如,一连串的成果数据。西湖区公安分局持续完善侵企犯罪严打机制,去年侦办涉企案件31起,开展上门助企服务622次;西湖区法院重点在打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企业信用修复方面下功夫,去年解决商业纠纷时间同比缩减14.25%,审结破产案件50件,盘活土地143.6亩、房屋12.3万平方米。
“西湖区的法制化营商环境水平总体很高,各项工作与指标均排全省前茅,企业的满意度总体较高。”参加审议的代表们对相关工作给予了肯定。
西湖区“法护营商”还有哪些痛点?
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唐建瑛直指要害,点出了三方面“弱项”,涉及案件办理质效、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9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法院案多人少情况下,诉源治理、社会综合治理就变得更加重要,应对这几年的社会纠纷新形势新需求,需要创新路径。”王全明代表建议。“建议把握最高法院和司法部指定杭州作为试点律师参与市场化调解的契机,提高经济纠纷化解的速度和效率。”
西湖区法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王全明代表点出了当前法院工作的痛点和难点。西湖区法院目前正在推动构建 ‘法院+工商联+N’的多元解纷新模式,联动更多专业力量,促进‘市场纠纷市场解’。”
参与审议发言的人大代表褚跃明,还有一重身份是西湖区“营商环境体验官”,他讲述了日常与企业家交流时发现的问题。
“我发现企业对预防性企业合规工作都有迫切的需求,西湖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突破,下一步还有可为空间。”他表示,“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努力,更需要全局发力,公检法司应主动参与,提前介入,持续跟踪,指导并督促企业少走弯路,少出差错,守住底线。”
“我们正探索建立涉企控告申诉‘绿色通道’和快速处理机制。”西湖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回应褚跃明的建议,“我们将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宣讲、法律咨询,定期召开联席会、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变‘治已病’为‘防未病’。”
此外,西湖区企业服务中心表示,将加快建设西湖区企服AI平台,实现全区范围惠企政策全量上线、精准推送、一键直达、智能服务;发改部门表态中提到,将牵头加强区级各部门、各镇街平台协同,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积极探索开展主动信用修复服务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进行信用修复主动提醒服务,做好信用修复指导,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这个调研报告从起草到定稿历时3个多月,”唐建瑛告诉潮新闻记者,“调研组先后走访了12家职能部门、20余家辖区企业,召开了民营企业、镇街、平台及法律界专家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4次。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分赴11个镇街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开展意见征集,力求综合全面反映民情民意,提出高质量、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接下来,西湖区人大将针对会上的9方面具体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跟踪监督,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审议、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助推西湖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与提升。”唐建瑛表示。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