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无锡:守正创新,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文章来源:无锡新传媒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8-26 10:00:2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夏日的傍晚,徜徉古运河畔,在老宅子里听一出锡剧折子戏,品一席“锡”有特色美食,真乃人间幸事。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关注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审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次关系,以系统性、整体性的“大文化遗产观”指导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认知与实践,已逐渐成为当前各地的主流思路。在此理念下,无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也步入了新阶段。

  因地制宜,文化遗产“变身”文旅景点

  在鸿山遗址博物馆看完“玉飞凤”和陶瓷编钟,不妨到旁边的遗址公园走走。这里,一条木质走廊蜿蜒向前,仿佛一条神秘的时光隧道带你穿越古今。走廊两侧,一座座完成保护修复的土墩葱葱茏茏,野趣十足。

  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实证,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仍是江苏唯一一处正式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阖闾城遗址已被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刘宝山介绍,围绕大遗址的价值属性与空间属性,无锡完成了鸿山墓群本体保护与展示工程,建成开放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形成遗址现场展示区、模拟考古展示区等互动体验区域,为公众创造了近距离触摸历史的体验场景,并延展建成中国吴文化博览园、都市生态农业园、生态湿地等主题公园,成为热门旅游地。

  随着无锡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持续开展大遗址考古研究,无锡的大遗址保护利用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在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的150处重要大遗址名录中,江苏省有7处入选,其中包括该市的阖闾城遗址和鸿山墓群。“这两大遗址是太湖流域最具标志性的东周列国时期遗存,曾经演绎了跌宕起伏的‘吴越春秋’往事,使无锡拥有了吴文化研究的核心地位,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在统筹协调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城乡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无锡扎实推进大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持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初步形成了符合无锡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

  无锡也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充分发挥大遗址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依托阖闾城遗址、龙山石城石冢,无锡建成了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推出网红徒步线路——龙山步道(一期),吸引了众多徒步、访古爱好者到此打卡,访古探幽。文化遗产“变身”文旅景点,也实现了阖闾城遗址与太湖生态的完美融合,为环太湖文化景观带增添了亮丽景观。

  眼下,无锡相关部门正积极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和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做好“吴越春秋·鸿山奇境”文旅项目和“小南湾乡创园”项目的有机衔接,同时,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点,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等场所,组织开展考古直播、考古研学游、考古志愿者招募等公众考古活动,让大遗址可感知、可亲近,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让文化遗产融入公众认知。

  守正创新,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非遗,要更好地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这是其生存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民族的需求。

  “打算给孩子报个非遗研学游,正在考虑是报惠山古镇非遗泥人研学游,还是宜兴的陶都非遗主题游。”今年暑假,体验非遗技艺、探寻非遗味道成为锡城市民出行的新选择。文旅行业也在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利用及有效“活化”的新路径,努力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要让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活态传承,让旅游在场景升级、跨界合作的迭代里火出圈,实现‘非遗+旅游’的有效链接,助推文旅市场全要素蝶变升级。”

  为了让非遗在守正创新中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消费生活,同时,为了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无锡也在努力探索两者的融合方式,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消费体验。

  “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又很有氛围,市中心这个地方太棒了。”市民肖月告诉记者,这半年来,她在文渊坊参与了多场非遗体验活动,平日里,她和朋友小聚,也喜欢约在文渊坊内的茶室。文渊坊是无锡“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中的首批建设项目,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利用这一地标性文化遗产建筑群,打造了无锡市非遗文创研发中心——瑧礼非遗好物集合店、紫砂艺术传承基地。

  据了解,依托无锡市非遗文创研发中心,无锡将实施“非遗+”工程,鼓励社会力量、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需求相结合。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无锡将加速推进实施“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工程,细化落实更务实、更接地气的支持措施,加强资金、场地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水平,精心策划惠山泥人文化艺术节、锡剧艺术汇演等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方式拓展市场空间、加大宣传推广,不断以优质供给培育需求新增长点、扩大非遗消费市场。

  文旅融合,打好文化遗产这张“王牌”?

  相约东林书院赏实景展演,品江南早茶,体验一番传统书院生活;到钱锺书故居追寻大师的读书生活、精神世界,玩一场沉浸式“剧本杀”;在中共无锡工委机关旧址(培南小学)上一堂党课,听一场讲座,接受精神的洗礼……文化遗产连接着人与自然、社会,连接着过去、现在、未来,也连接着美好生活。

  为了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无锡不断拓宽“让文物活起来”的路径,深入挖掘古建老宅中的历史文化价值,让“沉睡的历史”焕发新生。据了解,无锡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5处(577个点),结合全市文物资源禀赋,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研究制订了《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配套出台了《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考核评估实施方案(试行)》,规范活化利用模式,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力争到2024年底,累计打造100个以上古厝活化利用的典范。

  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要打好文化遗产这张“王牌”,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的很多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著名景点,深入挖掘阐释利用好文化遗产的内在精髓和时代价值,对于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眼下,无锡依托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的典范: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保护修复和建设,引入高品质业态,开展“国潮”系列活动,展现“江南书厢,无锡才巷”的老城风情,成为中心城区又一网红打卡地;公花园完成修缮提升,打造成为红色主题公园,与中山路商圈完美融合,是人们游购娱的好去处;西漳蚕种场化身“江南蚕桑博物馆”,建成一处吴地蚕桑文化特色的主题休闲市民公园,人气爆棚……通过先行试点,无锡初步探索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当下,无锡正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不断创新,全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将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动人故事,精心开发和培育文化消费、旅游业态和产品,更多地推出诸如融合运河文化、吴文化、园林文化等的文旅产品,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既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魅力,又顺应现代生活方式。(本网综合)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