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年来他们奔赴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章来源:潮新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8-26 10:15:0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潮新闻讯 以药为引,给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开出“致富方”;一抹茶香,为丽水市缙云县大源镇“点绿成金”;科技力量,让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产业藤蔓舒展……这些乡村蝶变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身影——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一项伟大创举。2003年春天,浙江首批科技特派员前往欠发达乡镇开展科技帮扶试点。20年来,浙江的科技特派员从101人发展至3.9万人次规模,一代又一代科技特派员扎根乡土,为浙江乡村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8月24日下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杭州举行。从广袤的山野农田走上领奖台,每一个受表彰的身影背后都浓缩着一段躬耕乡野的帮扶故事。领奖台之外,高山海岛上,田埂乡野间,还有更多科技特派员在倾注心力、默默耕耘。

为乡村“把脉开方”

他带着3000棵番薯苗长途辗转

这几天,金华市磐安县大盘镇的番薯地里,一垄垄的番薯秧伸展着翠绿的藤蔓,郁郁葱葱地覆盖住了脚下的土地,长势喜人。

“吕老师,我们的迷你小番薯又要丰收了!”尽管已轮换到尖山镇入驻,但浙江省农科院生物所副研究员吕永平总会隔三差五收到大盘镇农户的来电,开心地分享喜悦。

今年是吕永平作为浙江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入驻磐安县的第20年。20年来,浙江累计派遣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推动农民增收63.53亿元、企业增效45.1亿元。广大科技特派员累计引进新品种19013个、推广新技术19658项,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01.5万次,培训1316万人次,在为农村带去先进技术成果和市场信息的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

回忆起20年前,当吕永平向村民推广迷你小番薯时,收获的却是不解与质疑。习惯了番薯“越大越好”的村民笑话他是外行人,有人“嫌弃”小番薯喂猪都麻烦,还有人认为这个“小后生”无非是来镀金的。

吕永平没在意,更没放弃。入驻第二年,他带着8个品种3000棵番薯种苗乘公交、坐长途、转中巴,一路辗转带到镇里进行试种,建立了50亩的示范基地,当年就获得丰收。看到迷你番薯的可观收益,农民们心动了,不断有人主动找到吕永平想“试一试”。

从那之后,种植迷你小番薯的村民越来越多,最后发展成3000多亩规模,全镇70%的农户参与到种植,亩均增收4000元,全镇年增收1800万元,迷你小番薯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支柱性产业。

截至目前,全省被帮扶对象实现亩均增收7870元。去年,在科技特派员重点服务的山区26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07元,较2015年增长85.1%。利用技术等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个又一个“吕永平”就是这样穿梭于山林田野,用行动和实践为乡村发展“把脉开方”。

决心找出条致富新路

拉上高校智囊和专家团队共同攻关

趁着这个暑假,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专业负责人白岩带着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们又去了一趟大下姜。在枫树岭镇陈家源村,白岩和团队去到合作企业,想再看看公司新开发葛根产品。“他们推出一款葛根饮料,葛根饼也有了雏形,但外形还得再磨磨。”

葛根产业一直是白岩的心之所系。两年前,被选为“大下姜”联合体的科技特派员后,白岩心里满是激动。浙江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从一开始的任务下派,如今已成为科技人员踊跃争抢的机会,目前浙江志愿成为科技特派员的人数超过需求1.5倍以上。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后,白岩对接了当地葛根种植基地,联合当地企业确定了粉葛全产业链发展升级线路,她决心要为大下姜找出一个新的致富产业。

聚焦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产业实际,白岩还和团队开辟构建了“乡村振兴智囊团+省级科技特派员+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组成的服务模式。针对三叶青等药材培育和开发中的产业技术需求,团队共同攻关,成功申报获批浙江省“尖兵”“领雁” 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助推了三叶青、重楼、黄精等产业发展,带动枫树岭镇13000亩药材高质量发展。

从一个人到一支团队,为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浙江20年来持续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迭代,孕育发展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服务模式。

在个人特派员的基础上,2008年起,浙江省开始试行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法人和团队的身份与地方结对,开展科技帮扶工作。2017年,浙江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和区域逐步向全省域、全领域拓展。2022年,浙江启动科技特派团试点工作,60余名科技特派团成员奔赴丽水缙云、温州平阳、台州仙居3个试点县,促进当地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缙云县科技特派团团长李其朋清晰记得到缙后的第一次会议,大家针对缙云现代装备、智能家电两大产业发展各抒己见,有提出技术支撑的,有提出产品设计研发的,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光。如今,这些想法正变成现实在缙云陆续“落地”,科技特派团正以项目、资金、技术等,助力缙云打造山区工业发展特色样板。

更精准服务田野

科技特派员工作有了“浙江标准”

8月底,台州黄岩平田乡一个家庭农场内,一人多高的猕猴桃树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丰收在望。平田猕猴桃从无到有,离不开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徐凯。

2010年,徐凯作为省科技特派员扎根平田乡。当天天蹲点在这后,他发现这里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生产精品水果的“宝地”。于是他引入了猕猴桃品种“红阳”,13年来又分别聚焦杨梅、猕猴桃、枇杷等高山水果,徐凯和团队创建果树示范基地12个、面积1.5万亩,完成技术攻关51项,辐射带动0.72万人,农民增收3.4亿元。

正是通过这样的传经送宝、把脉支招,浙江科技特派员将发展的希望播撒至全省万千乡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也形成了“1333”工作体系:聚焦“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一递进式战略使命,组建了“个人、团队、法人”3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了“1人+1乡”“1团+1业”“1家+1县”3种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方式从线下到线下线上结合、服务区域从山区26县到全省域、服务领域从农业到全产业”的3大转变。

为了更加精准服务于田野,浙江日前发布了《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规范》(下称《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为全国输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浙江标准”。

《规范》不仅提炼了浙江特色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还规范了科技特派员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了科技特派员机制建设、过程管理和动态绩效评估等管理要求。“《规范》中提到,科技特派员可以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基层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服务带动产业发展,原来这项工作也在做,接下来希望能走得更快一点。”省科技厅农村处有关负责人解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入百姓家。在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拓展和深化之下,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奔赴山林,躬耕田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也擦亮着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金名片”。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