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升城市温度 苏州街道空间“以人为本”

文章来源:引力播移动端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22 09:30:16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城市规划建设中,人们历来最为关注经济发展、交通效率等。11月21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规划建设以人为本街道空间的实施意见》,则向着城市精细化治理创新探索,更关注每一位市民的具体生活场景和细节。这项工作既是对既有工作的延续,也需要有新的思维、服务和协作。

  苏州在人民城市建设上迈出新步伐。《意见》中提出,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升街道人性化体验,提供多样化功能场景,建设彰显苏州特色的可观、可感、可享高品质街道空间。到2025年,以人为本的街道建设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高标准完成一批示范街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全面开展;到2030年,可观、可感、可享的高品质街道空间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街道人性化体验全面提升。

  那么按照以人为本街道空间场景的塑造要求和目标,城市街道空间应该如何打造?

  从“人群” 看“需求”

  各类人群是街道的使用主体,在此次苏州发布的实施意见中,根据使用人群不同,需求各有侧重,来决定街道设计路权的分配。《意见》提出了街道空间规划建设需要统筹考虑步行者、骑行者、公交使用者、车行者、街道服务者、街道商业及客货运从业者的使用需求,并对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和快递员、环卫工人等街道使用频率较高人群予以关注。

  例如儿童,需要安全舒适的步行上下学,家、学校、游乐场(或街头公园)之间的步行路径完整连续,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年人,需要安全舒适地到达菜市场、社区活动中心,公交站点就近可达;快递员,则需要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充足,可在目的地附近特定区域休息、等待避雨等;环卫工人,需要的是安全的街道清扫环境,方便摆放清扫工具和停放车辆,且方便短憩、避暑等。

  “现在苏州是要成为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温度的阶段。”有相关负责人表示,看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智力水平,需要看到街道在服务各类人群方面的精细化、包容度。聚焦“人”的需求,围绕民生福祉,才能提升城市温度,为苏州的市民再添点福气。

  从“场景” 定“功能”

  场景是人群活动在空间上的具体呈现。此次实施意见依托生活场景、商业场景、文旅场景、交通场景、工作场景、智慧场景等六大类场景营造明确街道空间品质提升要求,并在规划建设中予以落实。

  如在工作通勤场景中,需要满足上班族购买早餐、换乘出行等需求,可在小区、工作地出入口、轨道公交站点附近设置早餐点、非机动车、共享单车停放点;在校园通学场景中,可在有条件的学校出入口和儿童上下学路段提供专用的通学步道、家长候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公共卫生间、监控系统等设施;在美食餐饮场景中,提振外摆空间活力,通过遮阳伞、座椅摆放、绿植布置以及路面铺装营造安逸融洽的交际氛围;在货运服务场景中,街道空间内完善减速垫、广角镜等安全设施配置,并在靠近居住区的街道可增置隔音绿化带或铺设降噪路面,以降低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除此以外,在具体设计规划中,还需要结合实体空间现状条件,根据苏州现行街道设计导则进行方案设计,落实场景塑造的功能要求,把街道作为提升苏州城市温度、增加市民幸福厚度的重要抓手。“过去街道是以汽车导向,以交通效率为优先,随着老龄化和儿童友好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一次更加细分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把它们转变成一个个可以在街道中去落实的点。”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苏州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秀利如是表示。

  (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