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时代在发展,微信、QQ等通信方式让老师和家长们在沟通上更便捷、更及时,但面对面的入户家访,依然是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家庭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学生成长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慧认为,成功的家访,不但能加强教师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还能密切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增强家长和教师、教师与孩子的情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反之,则劳而无益,事倍功半。
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家访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记者观察到,老师们的家访工作正发生一些新变化。
自制家访路线图
就目前大多数家访而言,虽然入户家访的形式和内容大体上仍延续往年做法,但在路线设计和时间安排上,有了现代科技加持后,不得不说,家访的效率明显提高,老师们的准备工作也能做得更为充分。
天水小学的冯丽加老师在这个暑假就利用地图软件,提前按照各家庭所在的小区的地理位置,设计了精准的最优路线。
在家访前,冯老师根据学生们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选定了十位需要特别关注以及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孩子。为了提高家访效率,她在地图上标注出了十位孩子的地址,设计了一条“不走回头路”的家访路线。家访路线确认好后,就跟家长预约时间。
“每位孩子的家访时间由40分钟谈话时间、10分钟路程时间和5分钟弹性时间组成,这样,我在预约家访时间的时候就能更精准,不仅节省了自己和家长的时间,也能做到更加守时。”冯老师说道。
拉近距离 消除陌生感
周慧发现,如今的家访,在消除学生开学前的陌生感、拉近同班家长之间氛围的作用上更为突出。
开学前家长群的建立,使得老师们能够把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想法得以施展。另外,特别是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家庭而言,新鲜感十足。周慧回忆起自己儿子当年上一年级时的情况——暑假期间,老师建起家长群,家长们就开始热络地在群里聊起来,有的会在群里问问同学们所住的小区,一来二去竟发现彼此是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这下立马从手机上的线上交流变成了面对面的线下沟通,陌生感很快消散。
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
在杭州市永正实验学校王贝贝老师的家访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个签合约的议程。
在家长、孩子、王老师三方坐定之后,王老师会认真反馈孩子在校表现,表扬孩子的优点,提出有待改进之处,并且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针对家长的困惑给出专业的建议,并和孩子约定可量化、可执行的改进措施……
这些专业化的建议,是建立在王老师校内前期观察与记录上给出的,也就是说,针对每个孩子个性化的表现,王老师给出的是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给出口头建议还不够,要进一步督促落实。王老师选择的方式是签下合约——在笔记本上,将约定的内容一条一条列在本子上,最后请孩子和家长签下自己的大名,老师作为见证人也签上名字,并让孩子庄严承诺暑假期间严格执行。
在开学前,王老师还会持续回访,追踪孩子近况,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