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发布 回答“泰伯奔吴”“奔”向何处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8-22 09:33:05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由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近日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第一部研究成果。

  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贡献和独特地位。作为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文物考古部门致力于太湖北部、西部等史前时期,以及吴文化等历史时期的课题研究。《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的成书,正是无锡努力做好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展示和传播的最好明证。无锡考古人于2018年、2019年,分两次对梅里遗址开展了野外发掘。梅里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梅里遗址主要文化内涵为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文物,文化因素包括了本地马桥文化和宁镇地区湖熟文化,且兼具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该类型遗址在无锡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对于“泰伯奔吴”究竟“奔”向了何处?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直面了这一问题,以一件件出土文物以及翔实的考古数据给出了无锡考古人的判断:梅里遗址恰巧位于泰伯庙前,恰巧分布在传说中泰伯所开的伯渎河两岸。根据地理湖泊方面的专家考察,认为遗址所处地貌原为高出周边3米左右的黄土岗地,适合居住,所以伯渎河应该是人工河道。梅里遗址有一条西周时期的灰沟直接通往伯渎河,无论这条灰沟当时的作用是生产生活取水还是排水,都说明至少西周时期伯渎河已经存在。伯渎河沿岸除了梅里遗址,还分布有吴家浜、邱承墩、彭祖墩、浜斗上、松墩河等多处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聚落遗址和城址。“这都说明无锡是当之无愧的吴文化的发源地。”刘宝山如是说。

  梅里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国运河文化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线索。无锡梅里遗址发现以来,无锡先后召集行业专家来锡实地勘察,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与历史记载的“泰伯奔吴”“泰伯居梅里”等有一定的关联性,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地方政府部门在遗址上划出500平方米建设梅里遗址博物馆,并在博物馆内保留了200平方米原状保护展示,让考古成果就地转化。据悉,该博物馆已被正式纳入国有博物馆序列,成为了梅里古镇景区的一处热门打卡地,实现了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赢。

  地域文明探源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又指引着我们要去向何方。从太湖东岸的无锡梅里遗址发现了“泰伯奔吴”的关联线索,到太湖西岸的宜兴丁埂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良渚文化虎纹石钺,再到不久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直播的形式开启马鞍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墓葬,面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考古发掘只是开始,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必须跟上,才能更好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梅里遗址考古报告》是江苏省太湖北部吴越文化探源工程的成果之一,也是无锡市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首部考古成果,考古成果的问世,将会对江苏和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对推动吴文化研究提供巨大动力。(张月)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