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村晴川街,两位晴川先生与西溪

2024-09-1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蒋村有条横贯东西的大街叫晴川街,从蒋村花园一直延伸到西溪花园。说起“晴川”,最有名的出处莫过于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中的“晴川”意为白日照耀下的江流。其实,蒋村这边晴川街的名称并不是取自崔颢的诗词,而是来自于古代西溪河渚两个名叫晴川的人,一个名叫沈晴川,还有一个叫做孙晴川。

↑《清儒学案》

沈晴川,名绎祖,号南漳子,清初文学家,精通古诗。他是杭州钱塘县蒋村乡沈家湾自然村人,也就是现在的文新街道五联村人。他家有藏书楼,叫七星楼,藏书上万卷。

孙晴川是杭州仁和县人,孙晴川的名字其实叫孙之騄,只不过他号晴川。他曾经做过丽水庆元县的教谕,也就是庆元县教育局局长。晚年他也住在河渚沈家湾,与沈晴川交好。

把两个晴川联系在一起的还是孙晴川写的一部巨著《南漳子》,沈晴川为孙晴川的《南漳子》一书写了序,那都是发生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事。

《南漳子》一书,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写的是《河渚》,下篇写的是《西溪》。《南漳子》一书,对河渚和西溪的历史、地理、名胜、古迹、梵宇寺庵、村落民俗、土利特产等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因为孙晴川长时间生活在河渚和西溪,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都有亲身的体会,对西溪和河渚,也就最有发言权了。

沈晴川父辈移居蒋村,也就成了地道的蒋村人。沈晴川为“新蒋村人”孙晴川的《南漳子》的序中写道:

“河渚,在西溪之北,古之南漳湖,当天目万山下流之冲,潴为巨泽,蛟蜃之所出没。逮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余杭令陈公浑开南上下两湖,以蓄淫潦,捍之以横塘,泄之以斗门。水之来也,势缓而力分,南漳湖之受水,亦益少。水渐杀,土渐出,伏出为滩,突而为洲。民乃得依之以居,河渚自此名焉……水以害始,以水利终,民生之安危休戚莫大焉。”

沈晴川此文中所写的上湖,现还在,就是余杭区老余杭镇上的南湖,作为天目山来水的蓄水区,面积比西湖还要大。这里所指的下湖就是南漳湖,也就是现在蒋村、古荡、五常、闲林这一带的西溪湿地范围。这里原来也是泄洪区,后来上游拦了坝,筑了塘,这里就形成了许多小湖泊和沙洲。北到留祥路附近,东到莫干山路附近,西面连接老余杭,也就是古西溪的大范围。以前,蒋村的老百姓最怕泛洪,每次发大水都要吃尽了“苦头”。“五水共治”后,蒋村的河道不仅水质改善了,辖区内9条河道成功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其防洪调蓄的功能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沈晴川对河渚的地形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描述,“然皆星分棋布,广袤未有及里之半者。今每一地,则两水夹之,数荡环之,湖之遗迹可征也”,从西溪河渚的荡和陆地的分布,还可以看出当年南漳湖的一些面貌。

▲《西溪月棹图》清 钱杜

纸本设色 18.2cm×5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河渚的开发利用,沈晴川也有简要的描述:“路,非舟莫达;人,非农莫事;地狭而瘠,无良田。桑竹苇鱼之利。乐岁易粟,粗足以自给。”别说几百年前的沈晴川生活的时代,就是几十年前的蒋村还是依靠舟船,很少有路可以直接到达。只有一条花蒋路,自西溪路到蒋村街上。其他几乎无路可走,村与村之间主要依靠船只来往。

蒋村的河岸还种植大量的桑树和竹子,养蚕和卖竹笋也是蒋村老百姓的两大收入来源。后来,蒋村老百姓还在岸边大量种植柿子,蒋村柿子方圆百里出了名。每到秋天,西溪湿地都要举办火柿节呢。蒋村的芦苇也是出了名的,每年的秋天,芦雪飘飘,成了西溪湿地的一大景观。这与沈晴川所写的完全吻合。

孙晴川写的《南漳子》中的《河渚》篇,对于河渚的历史、特产、地理、名胜、村落,以及曲水、芦庵、秋雪庵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西溪》篇中引用了北宋《元丰九域志》,肯定了西溪是古钱塘县的四大镇之一,当时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难怪南宋宋高宗赵构皇帝南渡后会喜欢上西溪留下古镇,并且说“西溪且留下”,后人把西溪古镇名字改成了留下镇。

沈晴川和孙晴川都是西溪河渚的文化名人,都非常熟悉西溪的掌故,对西溪的水利颇有研究。他们两位研究记录下的西溪和河渚的历史、地理、古迹、梵宇、村落、物产等,对于后人研究西溪有极大的意义。正如近代杭州名人丁立中的《沈家湾怀沈晴川》中写道:

河渚优游陆地仙,

孙晴川与沈晴川。

梅花绕屋三千树,

乔木当门五十年。

南畹过从行酒政,

西林题咏写诗篇。

黄英遍地香云护,

七桂楼开翰墨筵。 

两位晴川先生写到的古老西溪和河渚,涵盖了现在西湖区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灵隐街道、翠苑街道、古荡街道、文新街道和蒋村街道等地,还包含了余杭区的五常街道、闲林街道。这些地方大都有端午节划龙船的习惯,而且都要到蒋村深潭口来赛一场。

实际上,从两位晴川先生把“西溪”和“河渚”分成两部分来看,“西溪”指的是沿着宝石山、老和山、秦亭山等的西溪辇道附近的山和水面“河渚”指的是远离西溪辇道的沙洲和芦荡等地方。那么,西溪街道的名字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能说“西溪街道无西溪”了。文新街道本来就属于蒋村乡的一部分,1996年,蒋村乡分出了骆家庄和五联村成立了文新街道,后来又把登云圩从蒋村乡划入文新街道。

2004年开始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总算保留了一部分河渚水乡景貌,实在难得。这些变化,从两位晴川先生的名字中也得到了验证:

湿地尚有河渚街,

蒋村已变大平川。

当年西溪永留下,

先辈功绩后人缅。

作者:袁长渭,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西湖区文联副主席、

西湖区铜鉴湖文化研究会会长、西湖区作协顾问,中学高级教师。

▼延伸阅读▼

袁长渭:我家的年三十

热爱故乡留恋故土,他笔耕不缀抒写钱塘乡村好故事

诗朗诵:铜鉴湖,我有一个梦想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